“战地女神”刘亚玲曾因违抗军令上老山前线被处分如今可好?

【发布日期】:2022-08-09【查看次数】:

  都说“战争,让女人走开”,但在惨烈的两山轮战中,却有那么个女兵,违抗不允许其上老山前线的命令,冒着生命危险,擅自奔赴一线战场救治伤员而被处分,甚至为了上前线,拿出光荣弹和拦截她的战士对峙,这个女兵是谁?有着什么的传奇故事?她现在怎么样了?

  这个无惧生死的女兵,就是来自文山陆军67医院的女护士、被老山前线战士们亲切地称为“战地女神”的刘亚玲。

  出生于1963年,家在西安市郊的刘亚玲,1984年以全科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,为了自己的理想,放弃了在北京301医院当保健护士的机会,主动申请并强烈要求把自己分配到离战场最近的云南文山陆军67医院。

  针对刘亚玲的选择,学校领导虽然理解,但还是希望她能到301医院工作,这是许多人想去都去不了的地方,她就这样放弃,觉得十分可惜,就做她和父母的思想工作,但刘亚玲根本不为所动,因为她只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去前线,去救治在那里为国战斗的勇士们!

  她就想做一个和南丁格尔一样的护士,当一名战场上的白衣天使,用自己的双手,挽救更多的生命。

  刘亚玲的父母十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选择,就这样,刘亚玲如愿以偿地来到了67医院,这个离战场最近的军队医院。

  作为离前线最近也是最大的医院之一,67医院一直是收治伤员的重点单位,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。最为紧张的时候,过道、办公室都改成了临时病房。负伤的战士们很痛苦,医院的医生为了抓紧救治伤员,和在战场上一样,同样是争分夺秒,有的累昏倒了,爬起来又上手术台。更有护士为了照顾伤员,连奶孩子都顾不上,家人只好把饿的直哭的孩子带到医院。

  发生在67医院里这样的故事很多,医护人员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战士的生命是第一位的。

  身处这样的环境,耳濡目染的刘亚玲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到第一线的决心。因为在救治过程中她发现,因为伤员太多了,战场一线正规的护理人员太少了,从战场再转运到后方医院,距离和时间又太长,路途上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,许多伤员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救治,而他们本来是可以不残废,甚至能够保住性命的。

  还有一个触动刘亚玲的场景,是她在烈士陵园,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将军在一座烈士墓前哭泣,然后被两个士兵搀扶着下山了。她当时就想,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其实是能够救活的,她一定要上前线去。

  决心已下,说干就干,刘亚玲立马给医院领导写了申请,要求去第一线阵地去救治伤员,但她的申请并没有得到批准。

  为此刘亚玲锲而不舍,连续写了七次报告,但考虑到一个女兵去第一线很危险,生活上也不方便,无论她怎么说,领导始终没有同意。

  刘亚玲是一个说到做到,而且敢作敢为的人,领导不同意,自己就开始想办法了。

  第一次是在1985年7月,刘亚玲想利用探亲假时间,偷偷去前线,半道上却被领导发现了,被拦下来送回了家。

  1986年4月,刘亚玲申请了一个月的探亲假并得到了批准,这次她同样并没有回家,而是去了老山前线。

  孤身一个人去老山前线,不但不安全,而且能不能顺利达到都是问题。但刘亚玲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往前冲的莽撞之人,她早已经为自己的“私奔”规划好了线路。

  原来,有一个战士是她的陕西老乡,恰好要开军用卡车去前线,刘亚玲就搭了这个“顺风车”,一路颠簸来到了前沿阵地猫耳洞。

  实际上去猫耳洞的路上充满了惊险,因为老山上中越双方的潜伏点都很近,有些地方甚至是犬牙交错,时不时会有冷枪打来,还得小心埋设的地雷,可以说是险象环生,步步惊心。

  一路上,第一次来老山前沿的刘亚玲,紧紧地跟在那个战士的身后,一手拎着一颗已经开了保险的手榴弹,一手拿着一颗光荣弹,衣领里还藏了一把20号手术刀片。

  光荣弹,是指在老山前线的前沿阵地上的战友们,为了在战斗中不当俘虏,不被敌人侮辱折磨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措施,主要是采用体积小、便于携带的82-1型无柄手榴弹。

  了解老山的都知道,那里的猫耳洞空间逼仄,阴暗潮湿闷热,一遇雨水,很容易被浸泡,长时间待在那里,人会非常难受,身体奇痒,甚至裆部都会溃烂。

  所以,那里的战士们基本上都是穿得很少,甚至特殊情况下连衣服都没有办法穿了。

  作为当时猫耳洞唯一的女兵,刘亚玲的到来,给这个只有男人的世界带来了惊奇。当了解到她来前沿阵地是为了救治伤员的时候,战士们在感动之余,也都担心她适应不了这里艰苦的环境。

  但人战士们出乎意料的是,刘亚玲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,不需要额外的照顾,更不会给战士们添麻烦。用刘亚玲自己的话说,就是自己的心理素质特别强大,适应能力也很强,自己是来给战士们治疗伤口的,不是来享受的。

  1986年5月2日晚,前方哨所打来了紧急电话,有战士负重伤,急需抢救,让刘亚玲他们做好准备。

  被救护队抬下来的是某部六连战士徐良,他的左大腿中弹负伤,动静脉破裂,此时已经是失血性休克状态,陷入昏迷。

  刘亚玲配合其他医务人员给他止血、清创、包扎,进行抗休克、抗感染抢救,给徐良输了一千毫升和一千毫升盐水。

  情况危急,时间就是生命,徐良伤势太重了,这里的条件比较简陋,急需赶快送团救护所救治,徐良所在的营派出多名精干的战士连夜护送。

  在把徐良往山下送的时候,刘亚玲坚决要求随行。但营长没有同意,因为路上情况太复杂了,而且很有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,非常危险。但刘亚玲认为徐良伤势太重了,路上有医护人员随行,可以随时处理突发状况,最大限度地保证徐良的生命安全。

  在路上,她一手固定输液针头,一手举着输液袋,随着担架的起伏,她还要尽力保持平衡。

  下山的道路崎岖不平,有的地方还非常狭窄,这个时候她就钻到担架底下跪着、爬着走,有时抬担架的战士滑到了,也有她在下面顶着,这样她虽然很辛苦,但能够让担架上的徐良保持稳定。

  到了接送的救护车上,为了防止颠簸,刘亚玲一手抱住徐良的伤腿,一手垫在他的腿下。等到了团救护所的时候,刘亚玲几乎都累昏过去了。

  刘亚玲一路上的悉心照顾,让徐良躲过了死神。30多年来,徐良依然和刘亚玲保持着联系,他说,要不是刘亚玲当年舍命救护,自己早就死在老山了。

  这里也有必要说一下一等功臣的徐良,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战士,也是中越战争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。

  这个西安音乐学院大学生,积极报名参军,而且还要求来到了老山前线号哨所。说是哨所,实际上就是个极度狭窄的猫耳洞,人半躺着方可进入,其旁边就是越军的阵地,危险性非常大。

  到了前沿接敌后,徐良趴在一个土坎后面,看见下面有3道黑影在移动,随手就打了一梭子,黑影应声倒地。

  结果可想而知,狡猾的越军对着徐良开枪了,子弹射断他左腿的股动脉。原来,那3个越军被徐良打死一个,打伤一个,另外一个卧倒装死骗过了没有经验的徐良。

  徐良因为伤势太过严重,前前后后进行了9次手术,共用血近3万毫升。但最终还是因为失血过多,导致左下肢缺血坏死,不得不截肢。

  徐良这个比较出名外,还有一次,炮手高海元在战斗中多处负伤,这个时候战斗非常激烈,人手非常紧张,身材矮小的刘亚玲,就奋不顾身地背着个子高高大大的高海元,在密林山地上跑到一百多米外的临时救护所,使他得到了及时的抢救,保住了生命。

  刘亚玲在老山前线的事迹,极大地鼓舞了在前沿阵地的战士们,有她在,战士们在前方打仗就心安,她和这些在生死线上的战友们,成了生死之交。

  由于刘亚玲是私自来前线的,她的供给关系不在这里,但战士们并没有让她饿着,都是把自己的口粮匀出来给她。

  军部的摄影干事袁熙就来到了猫耳洞,准备给刘亚玲这位传说中的神奇女兵抓拍一些战地照片。但刘亚玲给他提了个条件,拍可以,但不能发表,因为一旦被妈妈看见,会替她担心的。

  袁熙果然没有发表,但这却成为袁熙的人生遗憾,也是刘亚玲感到非常对不起袁熙的地方,因为在后来的战斗中,袁熙不幸光荣牺牲,再也没有机会自己发表了。

  人说情绪会传染,行为也是会传染的。刘亚玲偷偷来前线的做法,让另外一个女兵也如法炮制了,她就是女摄影干事梁子。

  袁熙给刘亚玲拍照以后没多久,梁子也来给刘亚玲采访拍照了。刘亚玲就很倔,我是来救伤员的,你老给我拍照干什么,不让拍。

  但没有想到梁子也是个一根筋,你不让拍,我偏给你拍,刘亚玲走到了那里,梁子就跟到那里,软磨硬泡。

  后来,刘亚玲了解到梁子和她一样,也是未经批准私自上来的,这一下子两个人就惺惺相惜,有了共同语言。

  战场上的日子是漫长的,因为那些残酷的流血与难熬的环境;战场上的日子又是短暂的,刘亚玲第一次偷上前线天了,远远超过了一个月的探亲假时限,在医院的严令之下,刘亚玲才不情愿的下了山。

  回到了医院的刘亚玲,因为违反军纪,自然是要写检查受处分的。但刘亚玲因为年轻,不服气啊,写的检查就有点不像检查了,所以,不得不背了个严重警告的大处分。

  巧的是,刘亚玲的处分刚报上去没多久(上级领导没有批准),刘亚玲的好朋友梁子给她拍的照片,成功地上了1986年8月24日报的头版。

  1986年10月14日,对越军的大规模夺点作战的“蓝剑B计划”开始实施,担任主攻任务的是来自绰号“西北狼”的47军139师。

  大战当前,刘亚玲虽然身背处分,但她那颗心早已经飞到了前线,那个血与火的战场。

  刘亚玲又偷偷地不辞而别,去了老山前线。幸运的是,她在半路上再次幸运的遇到了陕西同乡,同样是军用卡车直接将她拉上了老山主峰。

  13日深夜,熟门熟路的刘亚玲,独自摸进了最前沿的团指挥所,要说刘亚玲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,但刘亚玲偷上前线的事情,实际上在前沿的战士们已经不感到吃惊了。

  作战计划放在纸面上,看起来很激动人心,但在实际作战时,那可是敌我双方生与死的较量,尤其是这种大规模进攻性的拔点作战。

  随着激烈的枪炮声开始后短短的几十分钟,前线负伤的战士就潮水般地涌到了指挥所那里。

  潮水般的这个概念,用到战士们负伤之多,可以说是相当惨烈了,从刘亚玲手里,几乎不到一分钟就得收治一名伤员,而是还是不吃不喝地连续20多个小时!

  刘亚玲累到什么程度?在撤离的时候,被一名指导员搀着走,她则是睡着走,一直走到目的地,还是睡着的状态。

  经过休整与补充,139师定于1987年1月7日发起代号“黑豹突击队”的拔点作战。

  但这次,刘亚玲遇到了前线作战部队的拦截,因为师首长已经下令,不允许她再上前线了,而且还专门安排了一名战士,他的唯一任务就是拦住刘亚玲,把她挡在战场之外。

 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场景,在一个刚刚够一个人过去的堑壕里,一个男兵与一个女兵就在那里对峙着,那个战士对女兵说,今天我就一个任务,不让你上去,说啥也不行。

  但让男兵无可奈何的是,那个女兵突然拿出了光荣弹,我这个通行证行不行?你还让不让我过?

  这架势,把那个男兵气得够呛,但也毫无办法,只好一跺脚:我不管了,你们让她过去吧!

  在1987年1月5日夺回老山310高地的战斗中,刘亚玲已经成功地躲过了一次部队首长对她的“重点盯防”,派专人“陪同保护”她,但战斗打响后短暂通讯混乱中,刘亚玲机灵地摆脱了盯防,再次冲到了第一线。

  她为什么跑前沿,是因为她发现因为通讯中断以后,伤员也送不下来了,战斗肯定有伤员,送不下来,她必须去啊,这样才能挽救战士们的生命。

  不幸的是,在跑动中,一块弹片击中了她的臀部,用她自己的话说,那感觉就像被人踢了一脚。

  负伤的刘亚玲随即扑倒到一个山缝里边,里面正好有几名在里面防炮的战士,一看弹片在外面还露出来一些,赶紧帮她先拔出去扔了。

  刘亚玲并没有在意自己的伤口,而是继续冲进阵地救治伤员。直到战斗结束后,她才来到医院让一个内科女医生简单处理了一下。

  所以,身上有伤的刘亚玲想再次去前线,自然不会得到同意,于是就发生了前面的场景。

  带着伤体冲进前沿指挥所的刘亚玲,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,大量的重伤员堆满救护所的地面,有的在哭泣,有的则默不作声,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血腥味,可见战斗是多么的惨烈。

  刘亚玲强迫自己镇静下来,让自己的神经麻木起来,要不然会影响救治效果,这是刘亚玲绝对不允许出现的。

  还有的伤员,一看就知道是抢救不过来了,刘亚玲就和战士们一起把他们挪到边上堆在一起,先救其他人,这看起来很残忍,但战场上就是这样,时间不允许做无用功。

  那个第一个给刘亚玲拍照的袁熙,就是在这一次的行动中壮烈牺牲的,这也是刘亚玲在战斗结束后才知道,那些被她挪到一边的烈士中,其中一个就是袁熙。

  发现刘亚玲情况不对,战友们急忙把她送进医院,到了医院时,那个从不知疲倦的刘亚玲已经昏迷。

  由于前线抗生素短缺,还是一个医生土法上马,用一管青霉素眼药膏涂在感染的伤口上,才让刘亚玲死里逃生。

  在4年的时间跨度里,刘亚玲先后6次去老山前线次未经批准,到过基层最前沿阵地14个,阵前出击4次,参加拔点作战3次,参加救护过的伤员有130多名。

  在刘亚玲救治伤员的过程中,还曾经出现这样一幕,在救治一名被炸得身上多处负伤的18岁小战士时,因为手术需要他的衣裤全被剪掉,

  但他见到给他包扎的是女护士时,连忙用手遮着身体,口里喊着不要。刘亚玲见小战士是不好意思了,就骗他说,我都30岁多了,结婚了,你就当我是你的大姐。

  由于刘亚玲的出色表现,这个身背处分的女护士,也因此荣立一等功,被指战员们称为“老山南丁格尔“、“战地女神”。

  刚刚伤愈的刘亚玲再次进入了前线猫耳洞,这次去老山前线还算顺利,因为医院和部队的首长们都太了解她了,知道阻拦也没有用。在那里,她在这里也与27军的“十姊妹女子救护队”相遇了。

  1987年的八一建军节,作为代表,刘亚玲去北京参加了全军英模代表大会。人随在北京,但刘亚玲的心却从没有离开过老山前线,从没有离开过在那里同生共死的战友们。

  1988年,两山轮战也到了尾声,在老山战斗了4年的刘亚玲随部队换防撤回。

  战争结束以后,刘亚玲回到了母校第四军医大学深造,然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当了烧烫伤科和皮肤外科的主治医生。十多年丰富的救死扶伤经历,让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专家,为许多病人解除和减少了痛苦。

  2004年,回到老家探亲的刘亚玲,被当地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感染,果断放弃了在西京医院优渥的工作,拿出自己多年积攒自筹的130万元,花费了4年的时间,在家乡创建了一所一级医院,专门服务家乡父老。

  由于刘亚玲坚持低价为群众看病的原则,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医药费、免费为伤残士兵治疗、为群众治疗疑难杂症等等。所以多年来,这所医院一直处于非盈利状态,对此她却从不在意,还是认真对待每个来医院看病的患者。

  在她那里,每一个急诊病人,都可以先看病,后交钱,从没有人欠过费,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医患纠纷。

  在刘亚玲的乡村医院里,挂着一块“老山女神”的匾额,这可不是刘亚玲自己做的,而是被她医好疾病的老乡强行挂上的。

  虽然荣誉越来越多,但刘亚玲依然是当初的那个她,依然是那个老乡们眼中可敬可亲的医生。

  2020年春节,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,刘亚玲没有等待,而是于1月28日组织人手,建起了消毒液生产线,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。

  虽然时间紧张,任务繁忙,但他们也始终坚持高标准、严要求,制造出高质量消毒液,并优先供应公共卫生服务领域。

  刘亚玲,一个用心、用爱、用情,谱写白衣天使之歌的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!

上一篇:《南烟斋笔录》更名《一曲三笙》片花曝光刘亦菲双重性格切换

下一篇:图赫尔:查洛巴在更衣室手术时叫声瘆人 带伤还坚持踢他真是硬汉